家门口捧上“万元碗”!这个沙漠团场变了样
人民日报记者 阿尔达克
石河子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7月07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225团静卧在沙丘与绿洲的交界处。
这片曾被认为“种啥啥难活”的盐碱地上,如今却挂满了增收的“金苹果”;曾经四处奔波的打工人,在家门口捧起了月入过万的“饭碗”;养在沙漠深处的特色农产,乘着电商直播的翅膀飞向全国。
现代农业科技的深度应用、招商引资落地的蓬勃产业与电商新业态的兴起,正协同发力,让这片沙漠边缘的团场发生着蜕变。近日,记者深入该团,探访产业协同发展背后,那些带着泥土香与烟火气的故事……
一个苹果园——
“沙窝窝里长出了‘金苹果’”
盛夏,225团1连苹果园。居民阿依吐兰汗·吾加比力手握修枝剪穿行林间,枝头幼果青翠(见上左图)。“看这地,”她停下脚步,“几年前这还是一片盐碱地,抓把土都硌牙。如今,沙窝窝里长出了‘金苹果’”
故事要从5年前说起。2020年,为调整优化种植结构,225团引进了高标准矮砧密植苹果示范园项目。
当连队干部带着农业专家来到家里时,只会种玉米的阿依吐兰汗有些疑惑:“这果树,向来不都是高大粗壮才好么?”
专家耐心解释:“矮砧密植,就是用矮化砧木嫁接苹果品种。一亩地,较传统果园可以多栽种145株果树。还能机械化作业,节省60%的人工成本。”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阿依吐兰汗和爱人在11亩地种上了苹果。“从啥时候施肥、打啥药、怎么拉枝修剪,技术员手把手教。”阿依吐兰汗回忆道。她学得格外用心,一有空就参加培训,认真记笔记,不懂就问。
让她感到安心的是团里提供的技术支持:滴灌带铺进果园,水肥一体化系统按土壤墒情自动配比氮磷钾;无人机每月巡田生成生长报告,石河子大学教授远程指导拉枝角度。
去年,果园迎来了第一个丰收年。“亩产差不多两吨!”阿依吐兰汗脸上洋溢着喜悦。11亩果园,纯收入约5.5万元。这笔钱,让家里添置了小汽车,“出门方便多了,生活实实在在变好了!”
更让她惊喜的是,团里新建的冷链物流中心今年投用后,苹果从地头到乌鲁木齐九鼎市场只需24小时,每公斤还能多卖2元。
在225团,像阿依吐兰汗这样的种植户还有很多。目前,借助北京援疆资金,225团已经建成7240亩的高标准矮砧密植苹果示范园,丰产期亩产值可达2万元。2024年,团场实现一产增加值1.6亿元,同比增长11%;人均收入2.75万元,同比增长13.6%。现代农业发展成果惠及各族职工群众。
一张工资条——
“家门口就能打工,真好”
7月初,昆玉市中晟建材有限公司的砖厂。见到记者,225团居民如则·麦提克日木从工作服口袋里掏出工资条,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4年前我还在四处打零工,现在每月工资稳定在1.2万元!在家门口就能打工,真好!”
2021年,中晟建材通过招商引资落户225团,如则第一个报名参加了团里组织的技能培训。“团里请师傅手把手教制砖机操作,合格后直接上岗。”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如则仍难掩兴奋。从曾经的建筑小工,到如今的技术骨干,身份的转变是团场产业发展带来的直接红利。
在北京援疆资金支持下,225团积极引进建材、食品加工等企业,建成标准化厂房。仅如则所在的中晟建材砖厂,就吸纳了上百名职工就业。其生产的环保标砖,正用于团场新建的安居房和商业街建设,形成了“产城融合、以产兴城”的良性循环。
产业的壮大持续带动就业提升。截至2024年,团场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显著增长。工业产业园内,新引进的生产线正加紧调试;职工技能培训中心的课程表上,电工、焊工、工业机器人操作等课程排得满满当当。通过精准技能培训,团场为就业能力较弱、收入来源单一的职工“赋能充电”,助力他们在家门口捧起“技术饭碗”,实现技能就业、增收致富。
目前,团场企业已帮助450多人实现稳定就业,同时年均吸纳周边乡镇长期稳定就业100多人、灵活就业5000多人次。
暮色降临,如则收拾好工具包,掏出手机查看驾校报名进度。“计划年底拿到驾照,买辆小汽车,周末带家人们去和田逛夜市。”他望向车间外绵延的防护林,砖厂的货运卡车正满载建材,驶向团场各处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
一个直播间——
“我们的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
“家人们,咱们225团的拉依苏桃子挂枝啦!咬一口汁水直淌,甜到心尖上!”走进225团区域公共品牌运营中心的直播间里,5连职工雷晓霞正热情地直播售货(见上右图)。
两个月前,雷晓霞加入直播团队,“刚入职时,我没有一点经验,但公司提供了系统的培训支持,包括半个月的岗前培训以及杭州专业导师的指导。”经过培训,雷晓霞说自己逐渐适应了直播的节奏。
她身后的展台上,“拉依苏长寿村”品牌的苹果、羊肉等20多种农产品整齐排列——这个2023年才注册的区域公共品牌,如今通过电商直播将225团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新疆畴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林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有8名工作人员,都是连队的职工群众。公司主营业务就是将团场的优质农产品通过电商直播宣传、推广、销售出去。
“现在我不仅卖团里的农产品,还帮隔壁县的老乡卖葡萄干。我们最远的一笔订单发往了黑龙江。”雷晓霞说。
(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