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三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以往报纸

摘绿豆

惠军明 (陕西)

石河子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09月03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又到金秋,庄稼成熟,瓜果飘香,百草结籽,秋日的田野荡漾着丰收的微笑。凝望秋日天空,遥想过往岁月,昔日摘绿豆的往事不由浮现心头。
  我家曾有一处庄稼地,位置偏僻,地势较高,难于灌溉,几乎是靠天吃饭。这块旱地面积不大,种植小麦玉米收获甚微,对于家人来说,它几近“鸡肋”。既然正经庄稼种不成,我们便随意种些其它农作物,例如棉花、红薯、土豆、绿豆、萝卜、青菜等等。土地不能撂荒,有点收获总归是好的。这块地多次种过绿豆,我对摘绿豆的情景记忆犹新。
  一到暑假,奶奶便开始唠叨,催促我到这块旱地看看,拔拔草,锄锄地。奶奶劳动了一辈子,对土地有特别的情愫,但那时已经风烛残年,再没有气力照管田地。父母对这块旱地也不上心,奶奶只好将希望寄托在我身上。我当时十来岁,半大小子,在乡村已经算是半个劳力了。
  在奶奶的催促下,一大早醒来,我便会戴上草帽,背上锄头,一步步走向田野。来到豆田,见低矮的豆苗与杂草相伴生长,杂草疯狂抢夺着豆苗的生存空间,那真是“草盛豆苗稀”。我挽起袖子,用锄头不断铲除杂草。杂草在我面前渐次倒下,蔫头耷脑的豆苗逐渐挺起了胸膛,在阳光中轻轻摇曳。野草生命力顽强,除草工作要进行多次反复,才能清除芜杂。几场雨水滋润,豆苗舒枝展叶,终于没过我的膝盖了!
  八月份后,绿豆秧枝枝杈杈,墨绿色的叶子重重叠叠,几乎将土地遮蔽严实。每一株绿豆秧的分枝上都挂满了细线一样的豆荚。经过阳光的照耀,绿豆荚逐渐饱满,由绿变黄,由黄变黑。但是绿豆荚并不是同时变黑的,对于变黑的豆荚需要及时摘取,否则它们将自动爆裂,洒落土地,农人们便白忙活了。
  立秋过后,在奶奶的催促下,我经常提着竹篮去地里摘绿豆荚。一般我选择下午出行,因为中午阳光好,一些绿豆荚经过曝晒会成熟变黑。来到田地,首先抓起一把泥土四处扬,目的是赶走躲藏在绿豆秧下的蛇虫鼠蚁,消除紧张的情绪。涉足其间,到处搜寻,见到成熟的豆荚就将它们小心翼翼摘下来。摘的时候力度要适中,用劲不宜过大,否则可能会将分枝扯断。这块田地土地贫瘠,绿豆果实收成一般,经过仔细寻找,有时才能摘上一把。起初我是弯腰摘取的,时间长了,渐渐腰酸背痛,于是便在豆田里蹲下来。摘上一把豆荚,挪动一个地方,不断重复,篮子里的豆荚聚少成多。绿豆秧良莠不齐,有的挂果少,有的则果实累累,我有时喜悦,有时失望,有时双手齐用动作迅疾,有时一手翻看漫不经心。从东到西,自南而北,豆田印满了我的脚印。小半天侍弄下来,只摘取了少半篮,但我已经汗流浃背,精疲力尽了。
  残阳西斜,暮色四合,大地苍茫。我稍作休息,提着多半篮绿豆荚返回。回到家查看收获,不全是黑色豆荚,其中还混杂着不少黄绿色的,奶奶将它们挑选出来。黑色的豆荚用棒槌轻砸,绿色的果实便跳跃而出;黄绿色的豆荚第二天要在阳光下继续曝晒,直到变色为止。经过我们祖孙不断忙碌,秋收完毕,一塑料袋绿豆呈现在我们面前。
  一晃很多年过去了,故乡早已物是人非,但昔日摘绿豆的情景时时浮现眼前,让人久久不能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