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打冰的日子
■苏自荣 口述 杨光才 整理
石河子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3年02月03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一个冬天,石河子巴音沟管理处一个渠道边,很多职工都在沿着渠道寻找落水的两位工友。两天后,工友找到了,在一个水流平缓的闸门处,那两人已牺牲在冰中。他们把裹着工友遗体的冰块整体刨了出来,就地为他们召开了追悼会。
那年月,在巴河流域水管站的一个水闸上,有七八个水利工人一年四季就工作和生活在那里,工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水闸班的班长叫苏自荣。七八条汉子远离连队驻地,在水闸边搭个帐篷就是家。那帆布帐篷里冬天像冰窖,夏天像蒸笼。取暖做饭是烧柴火,傍晚蚊子能吃人。吃饭自己做,只有粗粮没有菜。一开始,男人们都不太会做饭,随便搅一锅糊糊,烧熟了就算一餐。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他们一干就是二三十年。
水利工人常年在野外作业。夏天,太阳直烤着,傍晚蚊子多得要吃人,这些还算好克服的,最难熬的是冬天。开春了,农场的地里要浇水,巴音沟的水渠还上着冻,水利工人们就要下到渠道里打冰。那时渠道里上面是冰,下面却在流水。干这活很危险,要是不小心滑到水里就很难爬上来。
为了保证安全,水利工人们穿着水裤,腰里栓上绳子,一个人在上面拉着,一个人在下面砸冰,干一会再换人。有时,冰块把水裤划破,水就灌进水裤中,动作慢了就倒不出来了,冻上了。由于这个原因,打冰的活干久了的人,到退休时多半腿脚部都会得关节炎或静脉曲张。还有一种水利工人常患的疾病,是因他们常年饮用渠道中不太清洁的水,胃里沉淀不少沙子,普遍会患上胃下垂。
那年月,水利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们都安于工作,坚守水利这一“农业的命脉”,无怨无悔地为开垦这片绿洲默默地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