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见证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以往报纸

我收到了杨牧老师的回信

石河子日报 新闻    时间:2023年10月30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陈玉民

  著名诗人杨牧是我崇拜已久的偶像。我真没有想到,今生今世能够与杨牧老师亲自见上一面,也没有想到他能给我回信。
  我是一位普通农工的儿子,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当时十分偏远的143团第一中学任教。工作之余,我发奋读书,勤奋写作。2002年底,我经公开招考进入团广播电视站工作。在写新闻稿的同时,我还写了不少诗歌、散文、小说,2007年2月,我被批准加入了兵团作家协会。
  那年9月,兵团文联在乌鲁木齐市召开了边塞诗歌节。我作为兵团作协会员,有幸参加了这次诗歌盛会,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大诗人杨牧。那年9月19日,在兵团边塞诗歌节研讨会上,杨牧、周涛、叶延滨等著名诗人在主席台就座。会议间隙,我将自己的诗集《无悔的恋情》、精心印制的名片以及新近创作的20首诗歌毕恭毕敬地递到了杨牧手里,兵团文联副主席李光武笑着对杨牧介绍道:“这是来自石河子的诗人陈玉民。”
  我也随声附和:“我来自石河子。”杨牧老师当时看上去60多岁,身体健康而硬朗,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似乎闪烁着永远也释放不完的智慧。研讨会上,杨牧的发言赢得了阵阵掌声。他说:“边塞诗歌节兵团最有资格办,因为古代写边塞诗的作者都是军人嘛!”他希望兵团办好这个全国性的诗歌节,让边塞诗歌进一步发扬光大,以提升兵团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会后不久,我给杨牧寄去了一组诗作,恳求他指点修改。虽然我内心期待杨牧老师给我回信,可又觉得那是奢望。杨牧作为闻名全国的大诗人,每天会收到成百上千的诗作和来信,怎么可能一一回复呢?但是让我想不到的是,一个多月后,我意外地收到了杨牧老师的回信和贺年卡。当时,办公室的同事见我看贺卡,就问我:“谁寄来的贺卡?”我说:“是杨牧。”同事感到很惊奇,脱口而出:“小陈,你真可以啊!大诗人杨牧给你回信?”我谦虚地说:“是呀,我也没有想到啊!”
  杨牧老师在信中写道:“我们都是农场人,且同在一个师,感觉格外亲切。几次信函也一并拜读,包括您的作品、简介和海涛的评论。农八师又有了一位有成绩的作者,深感欣慰,我相信您会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愿继续努力,为农场歌唱,为兵团歌唱,为养育我们的那片土地增光添彩!”
  我一遍一遍地读着杨牧老师的来信,倍感亲切与自豪,特别是那句“为农场歌唱,为兵团歌唱”的话,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前行,戒骄戒躁,谦虚谨慎,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