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月建起了农学院
■朱大海 口述 李春坤 整理
石河子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3年10月30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1958年9月9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朱德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垦区视察,在高度赞扬兵团的工农业大发展的好势头同时,他说:“你们已经做到了工农商学兵五位结合,同时还要大办学校教育……”
兵团第二政委张仲翰对朱德副主席的指示铭记在心,及时与参谋长陶晋初商议尽快兴办“兵团农学院”的事宜,得到了陶晋初的大力支持。陶晋初毛遂自荐,愿意担任石河子农学院的首任院长,得到了张仲翰的肯定。
接到任务后,陶晋初不负众望,立即在全国范围内招贤纳士,一大批内地知识分子应招前来石河子。陶晋初还把自己精通外语的妻子周季南从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调到石河子,参与石河子农学院的建校筹备工作。
同年12月6日,兵团党委专题讨论了关于兵团农学院创建的方案,任命刚从北京解放军后勤学院调来的唐祖坛为农学院副院长,协助陶晋初筹备建校工作的各项事务。会议提出了兵团农学院的建校方针、建校原则、专业设置、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等实施意见,明确了兵团农学院的校址设在石河子31小区,东西长为925米,南北宽为624米,校园面积为59.4公顷。
当时,31小区划定的兵团农学院校区南侧隔路相望的是已经建成的兵团医学院,北边隔路毗邻的是石河子工学院的规划区。当时的石河子31小区,除了一片地窝子和零星的几栋残缺的破旧的土坯房外,其它地段全是茫茫一片的荒草地。
实际上,早在1950年王震将军决定“在这里建一座新城留给后人”的时候,石河子“西三路以西为工业区、东一路以东为教育区、中间片区为居民区”的城市布局,就已经在张仲翰的头脑里成形了。
时间进入1959年,农学院的建设进入了紧张实施阶段。除了确保农学院的一栋教学大楼、两栋学生宿舍和食堂大礼堂一栋、教职工住宅一栋以及锅炉房一座等基建任务的施工外,教材的订购、新生招收等繁杂事务,各部门都紧锣密鼓地有序进行着。
校舍基建工程是从5月13日开工的。但是由于基建项目上马仓促,建筑材料时有短缺和滞后现象,有几项工程不得不干干停停,建筑任务未能在计划时间内完成,两栋学生宿舍楼一直拖到11月初才完工。还有锅炉取暖设施仍然没到位,各师生宿舍都是采用铁炉子烧煤取暖。由于已建好的食堂、大礼堂里也没有取暖设施,所以,学院于11月1日举行的第一个“开学典礼”是在22兵团司令部的小礼堂(现兵团军垦博物馆后的小礼堂)举行的。全院当年开设的有农学、林学、畜牧学和园艺学科目,招收专科、本科学生共375名。
在开学典礼之前的一次农学院建设的专门会议上,张仲翰政委作了专门讲话。他特别强调,要贯彻好党中央制定的教育方针,教育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要理论联系实际,要发扬抗大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办学精神……
1959年11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生产建设兵团农学院”的长木板校牌正式挂在了兵团农学院的南大门柱上。
至此,这所当年筹划、当年建设、当年开学的兵团农学院,创造了部队办大学的新纪录(作者朱大海退休前系石河子大学基建科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