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石河子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3年12月11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关注物业管理
(上接一版)取得20余项国家专利成果。石河子大学与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共建“智慧园区”项目,深度整合应急安全、招商引资、人事档案等各类数据资源,初步实现了园区“一张图”管理。准确把握“双招双引”内涵,聚焦特色优势产业,引进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实现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141团围绕设施农业基础建设,引进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特种建筑材料”省级领军人才学术带头人林国海,从事寒地棚室蔬菜高效栽培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指导工作。今年秋,师市、煤炭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石河子大学共同组建的能源研究中心成立,在石河子大学能源研究院招生96人。
师市坚持改革创新激发引才动力,认真落实《人才培养和引进管理办法》为主体的人才培养“1+6”新政,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落实“破四唯”要求,赋予企业人才评价自主权,实现“市场评价、企业认定、政府支持”人才评价新模式,依据《企业自行认定人才暂行办法》为企业高层次人才发放补贴52.2万元。坚定人才培养自信,持续优化师市“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制定教育、医疗卫生、工业等行业人才培养计划,确定首批培养对象后,发放人才补贴460余万元。积极申报自治区“2+5”重点人才计划和“兵团英才”支持计划,2023年师市各类专家数十人获评天山英才、兵团英才等。开展“创新人才助力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举办高端人才讲座3次,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教授金一南、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杨禹等全国知名专家,为本地人才“充电赋能”,为师市经济发展“问诊把脉”。充分用好援疆人才资源,利用“小组团”援疆平台,为师市培养了一批医疗和机场运营人才。推进创新创业平台高质量发展,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领创科技企业孵化器、厚德创新创业研究院、人人众创空间等5家单位被兵团科技局评为兵团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创新创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获批兵团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师市不断完善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高层次人才培训实践。积极贯彻落实师市党委“双招双引”工作要求,邀请13名石河子籍在外人才返石交流,同叙桑梓情谊、共谋家乡发展。通过活动吸引更多有情怀、有能力、有责任心的石河子籍在外人才进一步了解家乡、回归家乡、回馈家乡,不断做大做强“归雁经济”,助力师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人才投入是最划算投入”的理念,建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由2012年的36.87万元增长至3847万元。强化“石河子优才卡”服务品牌建设,集成办理医疗、教育、旅游等9类13个服务项目,为专家人才提供医疗、教育等服务,解决家属就业、子女入学、专家挂号等问题。加大人才公寓建设力度,落实《人才公寓管理暂行办法》,配套69套人才公寓为引进的人才解决后顾之忧。推动兵团首家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落户石城,构建“1+2+N”创新创业平台体系,15家入园企业为各类人才来石创业就业提供不间断服务,让人才以石城为起点追梦、成长,创造价值、服务兵团。
在兵团军垦博物馆,专家人才们通过一件件带有浓厚兵团色彩的文物,感受到了石河子的历史变迁与发展。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总经理甘露说:“回到熟悉的石河子,听讲解员讲述一幕幕感人情景,由衷感受到了我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不断发展壮大、繁荣。作为在外的游子,我非常激动,也感到无比骄傲。”
如今的石河子,“变化有目共睹,成绩可圈可点”是“鸿雁归来”专家人才们的共识。他们表示,将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和资源优势,想方设法为家乡石河子的文化繁荣、医疗进步、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人才引进贡献力量。
云中寄锦书,鸿雁皆归来。
这一次的“鸿雁归来”人才返石交流活动就是面向全国广发的“亲情卡”。
师市将进一步系牢乡情纽带,强化乡情感召,大力实施“双招双引”,期盼海内外和全国各地的石河子籍专家人才都能回家乡走走看看,共同参与到家乡的发展建设中,把中国式现代化石河子篇章书写得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