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综合新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以往报纸

乱停乱放、入楼充电、“飞线”充电……

电动自行车乱象破解需要“复方药”

石河子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03月07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本报特约记者 刘胜 通讯员 叶超 蔡贵斌
近日,记者在师市部分小区走访调查发现,部分小区虽然建设了集中停放场所及充换电设施,可因为数量不够、收费等原因,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飞线”充电的现象仍然存在。
  面对存在的问题,师市部分小区的物业和社区积极探索,让电动车“停有所归,停有所管”。相关专家表示,“请”电动车下楼充电,化解居民用车风险,需要凝聚社会各界的共同智慧。
  严禁电动车上楼 这些小区物业这样做

  自行车占用了充电桩、电动车乱停乱放、充电桩不够用、电动车入楼屡禁不止……针对这类情况,我市部分小区积极探索,通过疏、堵、劝相结合的做法,严禁电动自行车上楼,消除安全隐患。
  2月26日下午,向阳街道20小区,网格员和物业工作人员在对居民未按要求停放的电动车进行统一清理。清理后,电动车被安置在小区指定的停放区域。
  据了解,网格员首先提醒居民对违规停放电动自行车的行为进行自查,并在每个单元楼的网格微信群发布消息,告知业主电动车停放的相关规定。通过自查发现,小区有两户业主推车入户。通过沟通,业主了解了这一行为的危险性并将车辆按规定停放在指定区域。
  在向阳街道,记者了解到,为了保证居民的车辆有处停放,社区在每个单元门前规划了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并设置充电桩便于居民充电。
  “目前小区内共有15处区域可以给电动自行车充电,但还是远远不够,物业正在积极协调增设充电桩。”向阳街道21社区网格员说。
  在向阳街道20社区路政海事小区,网格员和物业除了张贴通知告知业主电动自行车停放的位置,以及入户充电的危害外,还安排保安进行不间断巡逻。据了解,小区2名保安按照早上、中午、晚上三个时段,分别对小区进行不间断巡逻,只要发现有电动自行车入户,就进行劝阻,并让住户将电动车推到充电桩处进行充电。
  记者还了解到,向阳街道辖区部分小区实行人车分流的管理模式。在20社区路政海事小区,保安告诉记者,小区里有一个自行车棚,另外还有一个地下车库,行人走行人的门,电动自行车有专门的门,业主骑车从这个门进入后,就可以直接停放在充电桩处充电,“机动车和电动自行车各停各的,互不干扰。”

  车主推车入户,原因究竟在哪?

  一些老旧小区没有集中停放点,车棚往往堆满废旧家具,居民的车辆无处停放。于是,有人或将车辆随意停放,或将电瓶带回家中充电。
  “小区外有不少电动自行车充电桩,但相较居民拥有的电动自行车数量而言,充电桩还是太少了,而且因为没有专人看管,电动车在充电桩充电时电瓶还有被偷的风险。”居住在向阳街道22-2社区的贾友红说,最重要的原因或许是价格。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选购电动自行车时,商家告知最佳充电时长为10至12个小时,而电瓶仅能存储一度多的电。如果选用他所在社区的充电桩充电,一般是按功率收费,200瓦内1元4个小时,200-350瓦1元3个小时,350-600瓦1元2个小时,细算的话,家里充电还是要省一点。
  向阳街道20社区居委会主任刘伟告诉记者,目前小区内充电桩普遍功率只能供两轮电动车充电,无法为三轮的“大号”电动车充电,这也让一些“大号”电动车主望而却步。

  “请”车下楼需全社会共治共建
  
  “如何‘请’车下楼,化解居民用车风险,需要凝聚社会各界的共同智慧。”市人大代表刘华说道。
  刘华表示,关键在于意识改变、供给满足、人防技防结合,满足群众电动自行车充电需求,让群众养成在楼下充电的习惯,以疏堵结合的方式实现居住安全。
  她建议,首先政府要出台相应的管理举措,其次是市民意识上的改变。通过政策宣讲,让更多群众认识到电动自行车上楼充电的危险性,在行动上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彼此提醒、监督。社区和物业联合行动,既做好宣讲工作,也做好监督机制的建立,通过自律和他律,形成将电动自行车“请”下楼的氛围。同时,小区电梯内都有监控,如果发现有电动车入户的情况,可以明确贴出告示,对不遵守规章制度的住户进行规劝。
  另外,要满足电动车住户的充电需求,主管部门可根据各个社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对于充电设施不足的社区,可充分利用空地、废弃车棚等规划建设充电车棚,充分解决充电设施不足、收费不合理、收费选择少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