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更便捷
石河子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1月08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刘胜 张诗瑶 丁瑞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66.5%的受访者期待在社区建设免费公共学习空间。应该说,这个结果从侧面印证了人们的期待,破解学习“最后一百米”问题是一道必答题。
实现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对于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但学习需要具体的场地,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当下,“青年夜校”的兴起、“图书馆热”的升温,背后都是人们日益增长的学习动力和热情。做好“空间供给”文章,很多城市都进行了相关探索。
据2024年12月27日的《石河子日报》报道,近日,向阳街道1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方寸之间”图书角亮相,那里有文史哲、生活百科、儿童漫画等各类图书800余册,打造市民身边的阅读新阵地。“方寸之间”图书角里,有暖色的坐具、别致的书架造型、琳琅满目的各类图书,居民到党群服务中心办事之余,可以来一场说读就读的纸上旅行,让阅读走心而便捷。这既是一种文化惠民措施,同时客观上为城市快生活中如何优化碎片化阅读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不仅如此,据笔者了解,2024年,向阳街道辖区各社区因地制宜,将老少书屋、妇女之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活动室等公共空间进行了升级改造,陆续在百姓家门口开放了一些自习室,在许多图书馆“一座难求”的情况下,能很好地满足市民的学习需求。
面对群众的学习热情,以政府为主导,力促社会资源整合、充分下沉资源、打开空间资源就是正确的发力方向。找到、打开空间以后,保证这些空间资源能得到有效管理、持续运营,也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此外,加快搭建各类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各类优质教育资源,让人们更方便获取所需资源、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也能让“时时可学、处处能学、人人皆学”更快从愿景变成现实。
中国正走向学习型社会,许多城市也正在成为“书香城市”。从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社区图书馆,到增强服务效能的“24小时城市书房”,都折射出这一趋势。满足群众对学习空间日益增长的需求,搭建全民学习的广阔空间,需要社会各界携起手来,付出更多努力。唯有不断增强公共文化供给、挖掘更多公共学习空间、完善大众终身学习途径,多方形成合力,才能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