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理论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以往报纸

打好提振消费组合拳 激发边疆城市发展新动能

石河子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4月14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王斌

消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也是边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强调,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作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重要城市,第八师石河子市立足军垦文化底蕴和边疆区位特点,以系统性思维打好提振消费“组合拳”,通过“稳基础、挖特色、强保障、促融合”协同发力,探索出一条边疆城市扩内需、促转型的创新路径,为全国同类地区提供了实践范例。
  强化民生保障,夯实消费根基。消费是民生的“晴雨表”,稳消费必须筑牢民生保障网。师市坚持把“保就业、增收入、优保障”作为提振消费的前提,推动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的良性循环。在就业增收上,师市将职业技能培训纳入民生实事工程,围绕纺织、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开展多批次技能培训,城镇新增就业连续三年保持稳定增长。根据《第八师石河子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疆平均水平。在社会保障方面,师市率先在兵团试点“医养结合”社区服务模式,并逐步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居民储蓄率呈现下降趋势,消费倾向显著增强。政策协同方面,通过发放定向消费券、实施小微企业贷款贴息等举措,有效激活大宗消费和市场主体活力,形成“就业稳—收入增—消费活”的传导链条。
  融合军垦文化,打造消费新场景。边疆城市消费提质,需以差异化破题,师市将红色基因融入消费场景创新,推动“文化+产业+消费”深度融合,激活特色消费增长极。以红色文旅赋能消费扩容,依托“共和国军垦第一城”的军垦文化资源,打造军垦博物馆、军垦风貌区、周恩来总理纪念馆等特色研学基地,推出“兵团记忆”系列实景演出,带动旅游综合收入显著增长。红色旅游已成为时下消费热点,相关餐饮、住宿消费持续升温;以节庆经济激发市场活力。连续多年举办桃花节、冰雪节等品牌活动,培育“春赏花、夏品瓜、秋收棉、冬滑雪”四季消费链,节庆期间客流量大幅增加,有效拉动农副产品销售;以品牌战略提升消费能级。打造“军垦1949”区域公用品牌,推动长绒棉制品、葡萄酒等特色产品向高端跃升,电商平台销量持续增长,形成“边疆好物卖全国”的新格局。
  完善市场体系,优化消费生态。消费环境是市场活力的催化剂,师市以制度创新破解边疆市场“小散弱”难题,构建“诚信、便利、安全”的消费生态。在信用体系上,对商户实行动态管理,消费者投诉处理效率显著提升。在基础设施上,建成覆盖城乡的物流网络,推动社区商业数字化转型,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线上订单占比稳步提高。在市场监管上,建立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商品抽检合格率保持较高水平,市场秩序持续优化。
  深化兵地联动,拓展消费空间。边疆城市消费市场扩容,需打破地理与行政壁垒。师市发挥兵团体制优势,深化兵地融合、区域协作,构建“内联外拓”的消费大市场。对内推动“乌昌石”城市群消费协作,共建物流分拨中心、共享文旅客源,跨区域消费规模逐年扩大。对外抢抓“一带一路”机遇,利用中欧班列,推动棉纺制品、番茄酱等特色商品出口,积极参与中亚特色商品展销会,引入多国优质商品,满足边疆群众多元化消费需求。在数字赋能上,建成覆盖团场的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培育本土电商人才,农产品线上销售额实现快速增长,数字技术正加速消弭边疆与内地的市场鸿沟。
  师市的实践表明,边疆城市提振消费需坚持“四个结合”,一是短期刺激与长效机制结合,强化就业、收入、保障的系统集成;二是本地特色与全国市场结合,以差异化供给融入双循环格局;三是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结合,通过制度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四是传统升级与新兴培育结合,推动消费场景迭代焕新。
  未来,师市需进一步探索“绿色消费”与“开放消费”新路径,一方面依托兵团农业优势,发展绿色食品、生态旅游等低碳消费;另一方面深化与中亚国家的商贸合作,建设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在服务国家向西开放战略中释放更大消费潜能。

(作者单位:八师石河子市党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