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质机制 助力师市高质量发展“加速跑”
石河子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4月14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张康楠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部署,并统一于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创新本质和规律的深刻洞察,充分体现了以改革促创新促发展的鲜明导向和工作方法。3月26日,师市召开科技创新工作座谈会,会议围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速新质生产力培育,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作出了战略部署,为进一步推动师市科技工作蓬勃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自师市党委九届四次全会以来,师市党委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召开科技工作相关会议共计33次,并多次强调师市上下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师市“2+2+5”定位定向和“1+4+4+6”经济高质量发展布局,以能源绿色转型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重要动力,推动科技创新重点项目建设,谋划好周边创新创业创造生态圈建设,全力打造“兵团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之间的辩证关系,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师市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才能形成推动师市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八师石河子实践。
教育夯基,筑就创新全链条育才体系。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面临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教育肩负着促进科技进步、培育创新人才的重任。我们要积极构建具有师市优势和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依托师市独特的资源条件发展具有特色的优质教育,推动各级教育的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均等化,提升一流人才的培养与创新能力,加强优秀师资的引进与自我培养;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以信息化支撑师市教育的创新发展,开创教育对外开放的新格局;要增加教育投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持续优化教学条件;充分利用援疆省市教育对口帮扶政策,完善帮扶机制,精准对接,在教师培养、课程建设、内部管理水平提升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人才培养能够敏锐适应师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更多能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各类人才。
科技赋能,打造创新产学研融合生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振兴经济的关键是科技。师市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难点在科技,潜力和希望也在科技。创新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是一项需要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多个主体参与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充分发挥兵团组织优势和动员能力,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创新要素保障,加快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要加快科技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转变科技管理职能,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继续提高科技金融水平,倾力打造更好的创新生态;要围绕师市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让特色更“特”,优势更“优”,用好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三个阵地,在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融合上探索新路径,形成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政产学研金服用”七位一体的创新体系,加快科技创新成果本土产业化,为师市未来拓展发展空间。
人才领航,构建创新市场化服务格局。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必须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和师市特色的人才制度优势。我们要聚焦兵团“三大功能”“四大作用”的职责定位,优化学科布局和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师市创新资源禀赋,提升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具体而言,要健全市场化、社会化的人才管理服务体系,破除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实施更加积极开放的政策。建立差异化人才评价体系,对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和复合型人才分类评价,同时,完善市场化服务,建设人才大数据中心,发展专业化人力资源服务,设立人才发展投资基金,推行“人才服务一卡通”,构建全方位保障体系。此外,要加强区域协同,打造兵地人才融合发展示范区,实施“人才飞地”计划,在发达地区设立研发中心,促进创新资源流动。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突破,真正释放人才活力,为师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支撑。
教育孕育未来,科技彰显实力,人才引领发展。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要在“一体”上下工夫。只有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才能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作者单位:八师石河子市党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