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见证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以往报纸

荒碱滩变成了米粮仓

■白家贵 口述 王仁斯 整理

石河子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4月11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1966年春,农八师23团(今143团)党委调我到本团五营主持工作。当时,五营有3个连队,3万多亩耕地,多半是盐碱地。在农业生产上,我们遇到最大的困难是:土壤含碱量大,耕地面积少,条田过长。
  面对这种情况,怎样发展农业生产呢?我和营领导班子成员首先带领群众压碱,在2000米长的条田中间开一条中心渠,然后放水压碱,种植水稻,改良土壤。同时,我们大搞科学种田,创新性地种植双垄棉花,合理密植玉米和甜菜。在畜牧业方面,我们推行条田放牧畜和圈舍饲养结合的方式,使五营的羊很快发展到5000只,牛发展到200多头,畜牧业也有了较大发展。
  就这样,到了年底一算账,五营的生产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粮食单产200公斤,甜菜单产2吨,棉花单产50公斤,上交利润近30万元,创造了五营经济发展史上的最高纪录。
  这一年,全营军垦战士们出了多少力、流了多少汗哪!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英雄模范人物。就拿收甜菜来说吧,我们全营集中兵力,以条田为主,不分单位,统一指挥,打歼灭战。3个连队开展劳动竞赛,装一大车甜菜只需15分钟。车一到,大家争着装。600多亩的甜菜,只用3天时间就收完了。一块条田刚收完,紧接着就把冬小麦种下去。
  那年月,军垦战士们都知道,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粮食。那时,我们提出了这样的口号:“学先进,帮后进,人人争上游!”这个口号极大地鼓舞了军垦战士们的士气。无论是春播、夏收和秋收,军垦战士们个个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1966年,全营就涌现出13名拾花万斤的姑娘,还有人一昼夜切削甜菜13吨。那一年11月7日前,全营结束了秋收,做到了场光地净,而且还修整了渠道,做好了来年植树造林的准备工作。
  那年冬天,全营又组织了拉沙改良土壤大会战,共拉沙1.15万吨,团里还在五营召开了现场会,推广了我们的经验。